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工党支部:推动社会服务走深走实 践行服务社会新担当

社会学院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07日

字体: 关闭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未来网高校


2022年,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贵州省第三批“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该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党建促教学育人、以党建促科研社会服务”理念,以“服务社会”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重大社会问题,结合专业优势,积极发挥高校在科学普及、社会服务、应用研究、行业人才培训、文化传承、公益服务等多方面职能,努力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融合”的基层社会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的担当与使命。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

社会学院教工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引领与党支部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突出党支部政治核心功能、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榜样力量,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坚持把党员教师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成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人才培养社区范式

社会学院教工党支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坚持“教学实践融合”的社会学科人才培养思路,把“党建+社会服务”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思想引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今年暑假期间,由13名党支部成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带领学院9支实践服务队,分赴10个乡村和社区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玉连带队,与其他三名党支部成员,联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前往遵义湄潭县落花屯社区、龙凤村等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调研工作,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为拓展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社会调查的实操能力,教师党员、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主任康红梅、杨胜勇两位老师带领“新文科实验班”(数字社会学班)全体同学前往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实习基地,开启暑期研学活动,并启动了“西江教学实践工作坊”,为今后在西江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开启了新模式。此外,党委副书记高鸿纲带队的“石榴籽的拥抱”实践团队,通过入户宣传、集体宣讲的形式在花溪思潜村、燕楼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的交流,营造民族和谐友好氛围;党员教师胡彬彬率队与体育与健康学院共同组队前往威宁自治县炉山镇民乐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志愿者们结合队员专业特色,针对民乐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受到了民乐村上下的一致好评。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文锋说:“大学生带着知识文化下乡的活动非常好,村民们很欢迎,孩子们也受益匪浅,有利于民乐村和谐乡村、文明乡风的构建。”通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融合”的基层社会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凸显示范作用,彰显社会治理学科特色

社会学院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专业优势,突出社会学院的“服务”宗旨,积极打造“传帮带”的团队氛围和凝心聚力的党员教学科研团队,在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外,积极投身贵州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事业中,回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先后完成了“三区一体”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积极试行“三社联动”“五社联动”项目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构建“三感社区”进行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积极与党政机关合作,打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共同体,学院党员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省民政厅结成紧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共同体、资源共享共同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服务共同体,积极为贵州省基层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高基层社会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近三年完成培训820人次,提供咨询服务达4项,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方案10项以上。此外,社会工作教师团队为观山湖区委党校开发社工培训课程体系、为贵阳市民政局和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和智库职能;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坚持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以贵州省社科联两个人文社会科学示范基地:“民政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和“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深入到贵州省基层社区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发挥研究基地在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基地推进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系列知识、政策在基层社会的知晓度和普及程度,以实际行动履行服务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