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历史长河中,长期都有极强的社会工作文化,无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背后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社工精神。先贤和哲人们也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社工精神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社工专业导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我院社工导师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培训、实务督导和项目评估,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贵州大地上留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近年来,由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贵州省民政厅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提供学术指导,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支持,贵州省社会工作协会承办的“数字木兰”乡镇(街道)社工站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覆盖全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全省共计400余名社会工作者参训。我院社会学博士、杨竹副教授也是“数字木兰”成长导师之一。主要负责来自黔东南的“数字木兰”班级学员,截止目前,杨竹老师已经为学员提供了25次督导服务,督导议题包括行政管理、社工站社工站的日常运行与管理等指导。在开展“数字木兰”线上督导服务中,杨竹导师认真为每一次会议进行准备、梳理。针对着社会工作者们不同的情况,为大家开展不同的督导服务。例如,针对个案工作有着较多困境与迷惑的学员,杨竹导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员对个案工作流程有基本了解,尤其要注重预估阶段的工作,要了解基本的心理评估知识,学会采用心理测评工具来完善评估工作,拓展工作思路。她用自己最赤诚和认真的态度,让每一位学员感受着来自成长导师的温暖。

在开展督导服务的过程中,杨竹导师敏锐地觉察到,社工很可能没有觉察到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需要,开展督导服务中,不能光凭社工认为没有问题就真的不存在问题。针对学员们的问题,杨竹导师表示希望未来在督导过程中能更多地看到学员们的需求,因为社工自身可能没有察觉或反思自己专业能力上的不足,只是凭个人经验去开展服务。她希望自己能更理解一线社工所遇到的困难,重视加强对他们的支持。

如泰戈尔的诗所吟唱的那样,“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我们相信在接下的时光里,杨竹老师也将继续用自己诚挚、赤诚的内心继续感染着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共同筑造社会工作的发展蓝图,持续推动社会工作精神发光发热,为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到实处,以学促干、以学促教。
图文供稿:社会学院
初审:赵元梁
二审:卫 松
终审:李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