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社会学院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02日

字体: 关闭本页

 

 

基本情况

刘洋,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学术》集刊主编,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文化社会学等。

 

学习经历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

2012年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年7月至今,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教师。

 

学术兼职

2021年1月至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

2018年10月至今,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获奖情况

2022年10月,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22年6月,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奖。

2021年12月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年5月,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2018年11月,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项目课题

1.《西南地区民间故事互动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民委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重点课题,2022年。

2.《苗族史诗<亚鲁王>文化叙事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9年。

 

科研成果

著作

1.《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2.《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社区认同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主要论文

1.南方史诗的文化资源供给与中华民族新史诗的书写》,《理论学刊2022年第3期。

2.论南方史诗的经济叙事与文化资源产业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3.数字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逻辑、跨界效应及现实向度》,《理论月刊2021年第12期。

4.南方史诗的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427日。

5.屯堡文化四十年:流变轨辙与演进创新》,《民俗研究2020年第4期。

6.文化价值与整合策略:苗族史诗<亚鲁王>的文化调适》,《文化遗产2020年第4期。

7.乡村文化建设的媒介传播与振兴策略》,《理论月刊2021年第3期。

8.混合式教学的困境与优化》,《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18期。

9.文旅融合的逻辑与转型——基于天龙屯堡(1998-2018)实践轨辙的考察》,《企业经济2020年第4期。

11.数字文旅产业的逻辑与转型——来自贵州的经验与启示》,《理论月刊2020年第4期。

12.技艺生产与生产记忆:苗族史诗<亚鲁王>的文化记忆》,《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

13.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基于“多彩贵州”的典型经验》,《企业经济2019年第8期。

14.乡村文化建设的四维建构与振兴策略——基于贵州的典型经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15.苗族理词:苗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调适规范》,《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