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明

社会学院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1日

字体: 关闭本页

基本情况

郝亚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民委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社会学民族政治学,涵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多民族国家建设与多民族社会治理、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美国种族问题等研究方向


工作经历

2021.09-至今 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2017.12-2021.08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2009.12-2017.1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7.07-2009.1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海外交流

2011.09-2012.0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理事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学会理事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民族研究》等杂志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

贵州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独立)

贵州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独立)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调研报告类)(2022,第3)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奖三等奖(调研报告类)(2022,第1)

第十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2,第1)

第四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第3)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20,独立)

国家民委第三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2022)

国家民委第二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2019)

国家民委首批“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2016)

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独立)

天津“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人才(2016)

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5)

天津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1,独立)


项目课题(主持)

2023年国家民委研究项目“现代化、现代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3年国家民委研究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

2023年国家民委研究项目“民族问题及其基本规律研究”

2021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

2021年国家民委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研究”

2021年国家民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需求问题研究项目“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创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经验、贵州实践、贵州模式”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路径设计研究”

2020年中宣部研究课题“美国种族平等权利研究”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人权治理”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18年国家民委课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从理念超越到关系重构”

2017年中宣部研究课题“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研究”

2016年国家民委课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2016年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增进少数民族五个认同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国家建设视角下少数民族社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建构”


科研成果

1.权威期刊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向”,《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西方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二作)

“国家认同中的族群不对称问题析论”,《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

“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共生:理论评述与探讨”,《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族际居住格局调整的西方实践与中国探索”,《民族研究》2016年第1期。

“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

“城市与移民:西方族际居住隔离研究述论”,《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

“试论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与转向”,《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2.权威报刊文章

“私营监狱乱象与美式民主本质”,《光明日报》2022.3.3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虚伪在哪里”,《光明日报》2021.9.26

“美国早该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了”,《光明日报》2021.3.20

“美式民主政治陷入结构性矛盾不可自拔”,《光明日报》2021.1.26

“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三不’及其带来的人权灾难”,《光明日报》2020.10.22

“新冠肺炎疫情突显美国的种族不平等”,《人民日报》2020.5.18

“种族歧视与仇外主义严重阻碍全球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4.3

“美国种族歧视旧病未愈新疾又生”,《人民日报》2019.3.19

“美国种族关系面临白人至上主义回潮的新挑战”,《人民日报》2017.8.18

“从禁穆令看美国少数群体的权利保障”,《人民日报》2017.3.10

“美国的人权观影响其少数种族人权保障”,《人民日报》2017.1.5

“种族关系恶化威胁美国少数种族人权保障”,《人民日报》2016.3.14

“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保障中的痼疾”,《人民日报》2014.8.26

3.其他论文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同要素支撑”,《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结构视域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中国民族报》2023年10月31日第5版。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民族报》2023年9月12日第5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在需求、基本特性与实践方向”,《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各民族全方位互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演进、内涵、特征、进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特性”,《学术界》2023年第3期。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推进逻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从五个主题词来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指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国民共同体教育叙事的中西比较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

“元时空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本真’与‘形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二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要素分析”,《民族学刊》2022年第7期。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与主线思维”,《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5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议程设置研究”,《学术界》2022年第6期。

“身份认同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二作)

“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意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二作)

“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新冠民族主义对欧盟一体化的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22年第1期。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的体现,《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1期。

“从政治定位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8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概貌与未来展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二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构成要素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二作)

“边界跨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二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日报》2021.10.13。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21.10.18。

“从五个时间节点来深度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待多学科共创理论话语体系”,《民族学刊》2021年第10期。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弱化族际差异抑或强化族际纽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族际关系中张力的来源与消解——兼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启示”,《学术界》2021年第4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热点分析与路径演化——基于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三个维度”,《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

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中国民族报》2021.11.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社会学何为?”,《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

“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五大基础路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社会认同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

“农业化民族地区牧业地位的再认识——基于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实地调查”,《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8期。

“心理学视角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关系探究”,《南开学报》2019年第6期。

“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贵州民族报》2019.12.12。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民族报》2019.3.2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民族事务部际合作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效果——基于国家民委联合发文的视角”,《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政策的变迁——基于共词分析方法和政策工具的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转变视角下的理论价值与内涵探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美国种族居住隔离理论的三种范式”,《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1期。

“论族际个体矛盾的去民族化”,《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民族互嵌型社区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理论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族群分化影响美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9.3。

“族群多样性有条件地削弱个人的他族偏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11。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11。

“美国社会距离的变迁特点与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13。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政策与实践特色”,《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美国族际居住隔离:理论与现实”,《世界民族》2013年第1期。

“民族概念体系中的若干二元对立存在”,《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理论、应用及反思”,《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论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影响”,《学术探索》2011年第2期。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试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架构”,《学术探索》2010年第6期。

“略论乡镇机构改革对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冲击”,《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西北人口》2009年第2期。

“城市化进程中的藏族社区变迁”,《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乡村蒙古族语言使用现状与变迁”,《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结构功能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妇女外流”,《西北人口》2008年第6期。

“试论我国民族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乡村蒙古族婚姻的现状与变迁”,《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困境与回归:村委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初探”,《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第6期。

“西藏牧区调查报告——以藏北那曲牧区为例”,《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仇富”之社会性根源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村落生活:理性行动的建构”,《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